小说首页 > 其他类型 >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>236 生猛会议797(1 / 1)
  • 手机阅读本书

236 生猛会议797(1 / 1)

   “这是我跟丁总、吴村长,在五家埭村户口转入问题上的一点想法,诸位领导有什么疑问,我现在尽可能一一作出答复。”

   摆在各个部门代表面前的那张纸,就是《五家埭村经济适用房开发项目》。

   这个项目首先就是要用到五家埭村的村集体土地,卖地钱就是很大的一笔,之后还有一系列税费,都不少,只是跟村民没啥关系。

   只是经济适用房投资项目,出资方是政府,假如开发了没有意义,一套都卖不出去,那就是儿戏,属于笑话。

   但政府盖经适房显然不是为了赚钱,住房部门虽说不怎么乐意见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可大企业如果配合,就是另外一回事。

   张浩南跟五家埭村已经谈妥了“入籍”五家埭村的达成条件,即拥有五家埭村管辖范围内一套住房。

   这就形成了一个合作基础,张浩南的公司,先统一打包整个经适房小区,那么政府也就有了开发的意愿,因为必定能卖出去,虽然不能大赚,但也算是小赚。

   就算不以盈利为目的,能赚一点是一点。

   其次张浩南的公司福利在这个时代来说,相当的丰厚,户籍地不在两江省的员工,是很有意愿落户在沙城的,而张浩南给优秀员工解决住房,就相当于出钱,帮员工买了一套房子。

   每增加一个拿房子的员工,就相当于就增加了一个新的户籍。

   同时拿到五家埭村的户籍之后,就算原先的村分红项目无法参与分红,但如果有新增的分红池,那么“新村民”也能参与分红。

   也就是说,只要五家埭村越来越红火,那么原始户口也就会越值钱。

   而五家埭村内部起草的“村民公约”,就约定好了分红权利和义务对等,也就是避免了通过户籍来分润全体村民的红利。

   基本上等于说拿到五家埭村的农村户口同时,也要在村集体经济中有贡献,原始户口的村民,其贡献就是本村土地;新户口的村民,就要以各种劳动形式存在于各类型经济体中。

   可以说张浩南跟吴仁娟商量的事情,对早就退休的国企老干部而言,实在是再熟悉不过,但对新时代的干部而言,还要考虑到社会影响和政治前途。

   其中是有一定风险的,因为在这个时代的舆论风口中,几乎凡是涉及“公”,就是效率低下;凡是涉及“私”,那就是与时俱进,效率超凡。

   张浩南现在玩这一手,其实堵住了一堆人的嘴,他身份太特殊,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地方食品加工“龙头企业”的老总,他的的确确是私人老板,而且是大老板,这让很多媒体没办法报道。

   但同样的,也让政府部门头疼怎么讨论后续计划,不讨论是不行的,毕竟张浩南还有“姊妹计划”,沙城不行就去江皋就去皋东,这怎么行?

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
查看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