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首页 > 都市言情 > 渴望幸福来敲门 >第三十三章 适当不满足培养孩子守规矩能力32(1 / 2)
  • 手机阅读本书

第三十三章 适当不满足培养孩子守规矩能力32(1 / 2)

在与以色列朋友的交往中,我深深感受到了犹太家长的教育智慧。他们煞费苦心,模拟家庭情境或送孩子去吃苦,就是为了让孩子避免陷入“超量满足”“超前满足”的甜蜜陷阱。或许是历史上的种种灾难,让犹太民族始终铭记过去,也正因如此,他们才能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,在资源匮乏、环境恶劣的沙碱地上,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,建立起美好的家园,并且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,各领域的精英遍布世界。

畅想未来的中国社会,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,人们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。与此同时,人的行为、思想以及情感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。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,家长们必须要有远见,未雨绸缪。现在,你可以给孩子提供锦衣玉食,可以超前满足、超量满足他的一切要求,但十年、十五年之后,他必须要去适应人尽其能、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。如果因为你的爱而耽误了孩子生命力的成长,那么他在未来将会遇到很多问题,命运之路也会更加艰难,与你的预期大相径庭。

所以,作为家长,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。不要仅仅因为生活在今天的三口之家,享受着家庭的温馨与快乐,就忘记了未来社会的残酷现实。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幸福所迷惑,而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。要知道,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我们不能一味地满足他们的需求,而要让他们学会在挫折中成长,在困难中磨练。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真正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
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,什么都满足他们,什么都替他们做好。这样的孩子看似生活得很幸福,但实际上他们失去了很多成长的机会。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困难,什么是挫折,一旦遇到问题,就会不知所措。而那些从小经历过一些挫折和磨难的孩子,他们则会更加坚强,更有韧性,更能适应社会的变化。

同时,我们也要明白,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。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,那么他们很难在社会上立足。因此,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,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,学会解决问题,学会与人相处。我们要让他们明白,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,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。

总之,作为家长,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。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而要放眼未来,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。我们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不断地接受挑战,不断地超越自我,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脱颖而出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立规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。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还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。而如何立规矩,却是一门学问。下面,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立规矩的十一个小窍门。

一、对话法立规矩

以中国家教观点看,接大人的话尾习惯是没有教养的表现。但犹太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,采用的对话法却恰恰鼓励孩子接话尾。这种方法不是把孩子当成所要教的对象,而是把孩子放在与大人同等的人格地位上一起讨论,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,不让孩子盲目服从。

这种对话式教育法需要父母有足够的人情味和忍耐性。当我们与孩子进行对话时,要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们交流,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。通过这种方式,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,也更愿意接受我们所立的规矩。

比如,当我们要孩子按时睡觉的时候,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按时睡觉,不按时睡觉会有什么后果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会逐渐明白按时睡觉的重要性,也会更愿意遵守这个规矩。

二、游戏中学习立规矩

以色列孩子从婴儿时起就和同龄的孩子一起游戏,按照制定的规矩、时间表吃和睡,于是很自然地养成和他人一起遵守纪律的习惯。游戏是社会的缩影,孩子们在游戏中可学到遵守规则、承认胜败、合力取胜。

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规矩。比如,和孩子一起玩“过家家”的游戏,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分享、排队、等待等规矩。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趣,还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规矩。

三、一定要给予惩罚

孩子违背规则之后,父母就一定要给予惩罚,不然就会丧失父母的威严,规则也会失去根本的约束力。但惩罚并不是目的,而是一种手段,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,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。

当然,惩罚的方式要恰当,不能过于严厉或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。可以采取一些温和的惩罚方式,比如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、减少他们的娱乐时间等。

四、给予反省时间

代替体罚,给予反省时间也是一种有效的立规矩方式。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,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、愤怒和怨恨的种子。孩子犯错误时,犹太父母不打孩子,也很少大声地跟孩子对话,这样孩子更容易真心领悟到自己应该建立的行为准则,从而不会有冤屈感。

当孩子犯错时,我们可以让他们先冷静下来,想一想自己的错误行为。然后,给他们一些时间去反思和认识自己的错误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要保持耐心,不要急于批评或指责他们。

五、明确后果

立规矩时,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,这样做的后果。此后果最好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。这样孩子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,从而更好地遵守规矩。

比如,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,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如果不好好吃饭,就会饿肚子,没有零食吃。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不好好吃饭的后果,从而更愿意好好吃饭。

六、就事论事,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

在立规矩的过程中,我们要就事论事,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。每个孩子都会犯错,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犯了一次错误,就给他们贴上“坏孩子”“不听话”等标签。

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好的,他们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。当孩子犯错时,我们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,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他们。

七、多用正面口吻告诫孩子

不用负面的说法威吓孩子也是立规矩的一个重要窍门。我们要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去引导孩子,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,什么是错误的行为。

比如,当我们要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时,我们可以说:“宝宝,墙壁是用来欣赏的,不是用来画画的哦,我们要爱护它。”而不是说:“你再在墙上乱涂乱画,我就打你了!”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我们所立的规矩。

八、遵守规矩要一以贯之

立下的规矩,无论时间、地点、场合,都要遵守。不应今天这个样子,明天就那个样子,在家一套,外边一套。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,无所适从。

小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。
查看目录